党委书记左惟:打开解放思想的总开关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夯实思想基础

发布者:沐扣晓发布时间:2018-04-17浏览次数:827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首先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东南大复更名30周年,更是东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后的启航之年。在这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节点,开启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必要而及时。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关键,面对新时代的新目标,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打开解放思想的总开关,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凝聚校内共识,夯实思想基础。

一、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主要背景

    教育思想大讨论既是对去年我校本科审核评估成果的深化和评估专家组反馈意见的积极回应,也是对修订完善综合改革方案的有力助推,更为今年新一轮人才培养计划全面修订做好思想准备。本轮教育思想大讨论,有三个主要背景需要我们深刻认识。

第一,从东南大学事业发展的层面上讲,我们刚刚开启了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去年东南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名单,这意味着以前我们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是自己的诉求,现在已经变成了国家赋予东大的使命和任务,这是一大背景。

第二,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层面讲,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学校进行的改革基本是在条线上,比如招生、就业方式、内部管理体制、学生成本分摊机制、后勤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今天学校的运行模式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光靠条线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向综合改革转换。比如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涉及到教学评价、教育理念,涉及到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涉及到学校分配机制等等,学校的改革已进入综合改革阶段。

第三,从国家发展层面看,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今天讨论教育思想,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进行的。

    认识和把握好这个大背景,对开展好这次大讨论非常重要,有助于我们认清问题出在哪里,要解决什么问题,任务使命是什么。概言之,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就是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也是中央要求高校解决好的问题。教育思想大讨论的目的和宗旨就是,通过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探讨,统一和凝聚共识,为东南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夯实思想基础。

二、把握好新形势下学校人才培养中的矛盾和问题

    从社会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的角度看,当前阶段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当前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六个不平衡

    当前阶段我校在人才培养中不平衡的主要表现有:

首先,教师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要求不平衡。当前教师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要求之间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高水平教学和一流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对教学工作要有兴趣,对做好教学要有悟性。同时也要求教师有优秀的课堂掌控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讲好课程难点和重点的能力以及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等等。当前在至少一部分教师中存在这种不平衡。

第二,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知识论和认识论、方法论的培养不平衡。我们比较重视知识论的培养,而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培养更多是需要学生去领悟,我们在教学中不太注重帮助学生归纳凝练,以致于有的学生毕业后还不能系统阐述所在学科和所学专业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第三,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平衡。无论从师资配备、课时设置、重视程度和培养成效上来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而且各个专业差异很大。对我们以工科为特色的高校而言,工程教学、实践教学必不可少。一部分专业校外实习缺乏,有社会支撑环境的问题,但也有我们认识和落实的问题。

第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不平衡。以往我们的专业课程体系多是按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来设置,但是培养目标变了,课程体系就需要调整。前天南京工学院培养的是工程师,昨天东南大学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今天我们要培养什么人?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等到我们教育思想大讨论以后形成共识再说。我个人认为,东南大学培养的学生,就应该是解决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产业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问题、材料问题、工程问题、方法问题的领军人才。如果人才培养还局限在专业技术层面,就会有问题。大师和领军人才一定是科学和人文素养兼备,综合素质优良的人。所以要培养领军人才,一定要重视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均衡。

第五,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的培养不平衡。以前我们培养工程师、培养栋梁之材,领导能力的培养问题还不突出,我们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能够培养出管党治国的高级领导干部和行业领军人才,必须重视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的培养,既要通过课外社会活动锻炼,相当一部分也要通过课程训练培养。我们要发挥好课程训练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协调意识、领导意识。

第六,培养目标和相应措施之间的不平衡。我们不仅要从抽象层面讨论培养目标,也要注意实现培养目标的渠道和手段。追求真理是大学异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独特价值追求。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我们的专业负责人和基础课程负责人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有相应的手段和措施,更好地体现大学的独特价值追求。

(二)当前学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六个不充分问题

    当前学校人才培养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充分的方面,我认为以下六个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
第一,对一流大学的责任、功能、贡献、使命的认识不充分。我们应该培养出高级领导干部、培养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的领军人才,这涉及到对一流大学责任使命的认识。中国大学分许多类别和层次,我们要走在一流前列、跨入顶尖行列,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一流大学领导社会发展的责任,我们全校上下必须在这方面形成共识。

第二,对人才培养的主导地位认识不够充分。改革开放以后,一批中国的高水平大学从教学型走向研究型,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回顾现代大学发展历程,从德国洪堡大学,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大学的职能从人才培养拓展到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人才培养。没有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就不是大学。任何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都把人才培养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说,高校立生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称之为世界一流大学。所谓一流人才,既包括治理国家、治理世界的领袖,也包括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问题的专业人才,也包括对产业有重要贡献的企业CEO、董事长,这是一流人才。教师的天职和使命就是教书育人。教师通过高水平研究,始终保持学术水平和对前沿的掌控能力,对学科发展的预判能力,反过来把前沿知识方法传给学生。科学研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人才培养服务。只有认识到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才会围绕这个中心,思考和判断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激励机制应该如何改革。换一个维度来讲,教师搞科研是自发的,搞教学需要自觉,需要一些政策引导和保障,这是我们综合改革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第三,对一流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结构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因为我们对怎样才叫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力结构的研究和思考还不够充分。东南大学获得了很多资源支持,承载了政府、社会和人民的厚望,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果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和东大品质,以勇敢面对解决行业、国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己任的一流领军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有什么样的素质能力结构?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和素质?针对这些要素,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设计什么样的教学环境?这些问题应当深入地研究和认识。

第四,对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充分。我们绝大多数干部都是工程专业出来的,工程思维痕迹较重,表现为重知识、重技术、轻文化。思想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常常是社会发展重要拐点的催化剂。我们今天的改革和双一流建设,首先要从思想文化上出发。从人才培养角度看,我们对文化建设在育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充分,认识问题更多是从科学、从技术层面去思考问题,没能上升到战略和文化层面。我们毕业生到国防重点单位、国内企业一百强等能发挥更大价值的地方去工作的意愿不够强烈,需要我们从文化层面进一步反思。要培养一流领军人才,必须建设引导学生立大志、入主流、担大责的一流大学文化。

第五,对国际化实现路径的认识不够充分。我们从十二五开始,提出国际化战略,十多年来,我们对国际化重要性认识基本一致,但是对实现国际化路径认识不够充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在课程设计上花了很多钱和精力,但是十二五以来,全英文课程建设的情况离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个专业的课程全部英文授课才有可能真正推进国际化,双语教学只是过渡,部分课程英文教学也不是国际化。国际化和国际交流不是一回事,我们对这个认识理解不够充分。

第六,对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的认识不充分。我们应当关注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有多少在江苏就业,有多少在市甚至区以下就业,有多少去国内顶尖的行业大企业?有些行业的龙头老大学生基本不去,顾虑那个地方收入太低了。学生喜欢去离家近、生活条件好、收入高、活干得不累的地方。学生做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但是东大培养的学生应该对国家有贡献、对民族有担当。我们也鼓励学生下到基层当村官,但从基层做起,也要有远大的抱负,鼓励学生立大志、做大事不是远离基层,而是身在基层的时候也要明确自己为社会担负的责任,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使命、社会贡献和责任有充分的考虑,到能让自己价值最大化的地方去,而不是最安逸的地方。我们东大的合格毕业生,生存没有问题,发展也应该没有问题,应该有这个自信。我们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更多考虑学生的社会价值、社会使命。因为东南大学招收的学生在同龄段青年里是最优秀的,在全国的生源都是名列前茅的、是最优秀的,这批人培养出来必须能够肩负国家、民族、产业的重任。

三、做到五个统一,开展好教育思想大讨论

    开展好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要注意做好以下五个统一

第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讨论的形式有报告会、讨论会、研讨会、座谈会,所有都要聚焦到教育思想认识理念上来,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第二,民主和集中的统一。现在这个阶段是充分发挥民主,充分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参与讨论,让更多的师生关心这个问题。讨论过程要充分民主,充分汲取师生员工的智慧,讨论的共识要在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当中体现。院系党政班子,重要的职能部门要深入学习,认真思考,仔细研究,特别强调的是人才培养是学校中心工作,绝对不仅仅是分管研究生教育和分管本科生教育的分管领导的事,首先是书记、院长的事。

第三,顶天和立地的统一。所谓顶天就是要用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来指导讨论,上升到国家、人民、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所谓立地就是要结合学校的具体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在大讨论的总体框架下,还要协调好本科生和研究生具体的差异和问题。

第四,内部和外部的统一。既要分析学校现状、存在的问题、新目标定位和路径举措,还要对标和借鉴国内外顶尖大学的具体做法。宣传部门要把国内外顶尖高校关于教育思想讨论和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路、做法、措施,通过各种媒介推送给大家,丰富思想,开拓眼界,助力大讨论。

第五,理念和措施相统一。思想的再解放,不仅是头脑风暴,更是实际行动。教育思想大讨论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和想法层面,大讨论形成的共识和结论重在应用。我们要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在下半年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要最后体现大讨论的成果,为东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探索出新的路径,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鲜活的东大经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思想上的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东大有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通过一轮又一轮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取得了发展的跨越,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新时代对学校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机遇,希望我们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教育思想大讨论,为一流人才培养提供智慧和力量。我们坚信,开展好这次大讨论,必将推动学校教育思想再解放,综合改革再深入,人才培养再抓实,必将凝聚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力量,必将推动学校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