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看美丽乡村
——产业分会七仙大福村游记
一扫几天的阴雨,深秋的太阳又暖暖地撒在身上。产业退休分会今年一改往年重阳节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把老同志带出去,到大自然中去,到美丽乡村去,边呼吸新鲜空气,边看看农村的现代化建设。2015年11月10日,我们一行产业的老同志在欢声笑语中驱车来到了江宁七仙大福村。汽车一拐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展现在眼前,路是新修的,路边种上了柳树和樟树;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路边,整齐干净,给人舒服温馨的感觉。一个小亭子立在一道坡上,沿台阶拾级而上,眼前一亮,一湖水面呈现眼前。湖水干净清澈,四周植被繁茂,就像来到了城里的公园一样。深深呼吸,一股微凉的空气顿时沁人肺腑,大家高兴地说:真好,免费洗肺了。越湖而望,一个美丽而宁静的乡村在眼前隐隐展开。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七仙大福村。
七仙大福村的由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进村就看见的那个湖叫仙女湖,传说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里与安徽交界,离南京60公里,离马鞍山只有25公里。所以民居也是一派徽式风格,至于行政区划,变来变去都很正常。上世纪50年代,安徽黄梅剧院来此采风,创作了著名的《天仙配》。二是这个村原来叫“傅村”,董永就是到傅员外家打长工的,现在大福村以姓董的居多,据董氏宗谱记载,他们皆是董永的后代。经过历史的演变,人们把“傅村”渐渐叫成了“大福村”。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人们记住了“七仙大福村”。
走进村口,一个气势恢宏的大牌坊立在眼前,也是徽派风格,上书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七仙大福村》。在牌坊上我们看到了大福村人民的追求:天福地福全家福,还有他们勤劳致富的梦想——牌坊前的铜钱广场上一头向前奔跑的劲牛塑像。村导游一边向我们介绍村史,一边带我们参观。
我们先参观村里的手工作坊一条街,整条街有4000平方米建筑,号称十二作坊,均为手工制作。有豆腐坊、粉丝坊、酒坊、年糕坊、糖坊、炒货坊、油坊、挂面坊、茶坊……
看见热气腾腾的年糕、豆腐正出锅,大家忍不住凑上去闻闻香味,解个眼馋。有人掏钱买了香喷喷的炒米和萝卜丸子,直说:难得买到,难得买到。导游带我们转到后面的一组徽派建筑群,告诉我们说:你们空闲时可以来这里小住几天,这里有单间,也有四合院式的大套房,可以住几家人呢。看着窗明几净古朴而现代的民居式住房,让人心里真有点痒痒的。我们又来到七仙书院,这也是一个徽派四合院,院落不大,但庭院小巧玲珑,竟然引入流水,顿时生机盎然。这里有一个可以供200人会议的多功能厅,这一设备使大福村的内涵丰富起来了。这真是一个现代化的书院啊!
我们离开书院,走了几百米,来到了木榨博物馆。这里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保留了16台百年历史的古木榨机,可以生产8-10种油。目前正在申请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远远听见咚、咚、咚的撞击声,走过去才看见两个黝黑而壮实的中年男人在舞动长五六米,直径20厘米的木桩,用它撞击榨油机上的木楔,用挤压的方式,把大豆、芝麻里油挤出来。这种劳作不仅辛苦,而且效率很低,保留它,让我们看见了农耕文明的过去,当然,也预示着现代农业文明的必然到来。我们走出木榨博物馆,看见一位农妇。她头上裹着格子方巾,右肩上扛着锄头,右手里拿着镰刀,左手还提个袋子,黑红的脸上露着朴实的笑容。我们迎上去跟她打招呼,她说,她在村里的园林队工作,负责种树种花,美化环境。他们也像城里人一样,上班下班了。李玉抓住瞬间,给她拍了照,把一幅美丽乡村的生动画面保留下来。
七仙大福村现在以种植有机茶叶和葡萄为主,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经济效益日益增长。现代农业、现代农村、现代农民在这里都可以看见,这就是美丽乡村,是四星级乡村旅游点。
老同志们看见这美丽而现代的农村,无比感慨的说,这么好的农村,今后一定多来走走。
卢冬梅